浅谈刑事审判工作如何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
■王明强
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最根本的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要义、时代背景、现实意义,使十九大报告入脑入心,切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以十九大报告精神指导法院刑事审判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就。
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这个新时代,既与改革开放近40年来的发展一脉相承,又有很大的不同,面临许多新情况新变化:一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起点需要新气象新作为。二是世界进入大变革大调整时期,面临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在乱局中保持定力、在变局中抓住机遇,对我们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提出了更高要求。三是我们党执政面临的社会环境和现实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发展理念和方式有重大转变,发展水平和要求更高。四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济建设仍然是中心任务,但需要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需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五是从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之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军。
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十分丰富,涵盖了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概括的“八个明确”,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这“八个明确”,高度凝练、提纲挈领地点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构成了系统完备、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科学体系。
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探索都是围绕这个主题来展开、深化和拓展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对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从理论渊源、历史根据、本质特征、独特优势、强大生命力等多方位多角度作出了深刻回答,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是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社会主义,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社会主义。对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以一系列战略性、前瞻性、创造性的观点,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这些思想观点,在理论上有重大突破、重大创新、重大发展,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建设路径,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引。
十九大作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政治判断。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法院的审判权是人民赋予的,其职责就是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服务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因此,人民法院要准确理解这一重大政治论断,准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找准现阶段影响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期盼和需要的主要因素,紧紧围绕和服务于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自觉践行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线,才能把人民法院建设成为新时代“让人民满意”的人民法院。
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武装头脑。当前,刑事审判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要深入总结工作经验,进一步提高对刑事理论研究重要性的认识,紧紧围绕刑事审判工作中的突出问题,认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推动刑事审判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要勤学习、多动脑、增加知识储备,提高应对新时代审判工作新形势的能力;还要在做中学,从工作中积累经验,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增强本领、提高效率。
其次要积极实践提升办案质效。人民法院必须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对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准确定位人民法院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职责、使命,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确保公正廉洁司法。要树立科学的刑事司法理念,将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疑罪从无、证据裁判、程序公正等原则和理念落实到每一起案件的办理过程中,体现在每一个司法裁判上;要严格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牢牢坚守防范冤假错案的底线,确保每一起案件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真正使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有罪的人受到公正惩罚;要坚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区分案件性质、情节,坚持全案考察、综合衡量、精细权衡,做到该宽则宽、当严则严,确保宽严有据、宽严适度、罪责刑相适应,防止机械办案,努力实现办案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以公正裁判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认同。
三要深入开展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是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出的重大司法改革部署。改革中,要注意构建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格局,要促使侦查、审查起诉按照裁判的标准和要求运行,以确保侦查、审查起诉的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的检验;要注意以科学司法理念为引领,重点把握、全面规范取证制度,严格实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严格落实疑罪从无原则,注重加强司法人权保障,全面提升刑事领域的人权司法保障水平,促使公检法三机关依法规范执法,共同维护刑事司法公正。
文 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