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案例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网络 点击数:    有奖投稿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案例

文章来
源莲 山课件 w ww.5 Y
K J.cOm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教材第5页例2

【教材分析】

学生在二、三年级做过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的练习,对乘、除法的意义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这一节在已学的基础上对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加以概括,使学生有更明确的认识。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应把旧知与新知联系在一起,再结合具体的实例来教学,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自己概括出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理解和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能够改编乘法和除法算式。

3.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难点:理解乘除法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设计

【复习导入】

1.出示口算卡片。

7×5=           9×8=           (   )×4=36

35÷5=  72÷8=  36÷(   )=9

35÷7=  72÷9=  (   )÷4=9

2.导入: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的练习,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今天我们要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加以归纳,并进一步明确乘、除法间的关系,使同学们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例2(1)。

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了多少枝花?

师:谁能用两种方法计算?

生回答,教师板书:

用乘法算:3×4=12(枝)

用加法算:3+3+3+3=12(枝)

师:两种方法,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更简便一些?

生:用乘法简便。

引导学生小结:求几个相同的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2.课件出示例2(2)、(3)。

有12枝花,每3枝插一瓶,可以插几瓶?

有12枝花,平均插到4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枝?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12÷3=4(枝)       12÷4=3(枝)

师: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

学生交流汇报。

(第(2)、(3)题分别是已知两个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计算)

3.教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引导学生观察:第(2)、(3)题与第(1)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

使学生明确: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变成未知的;在乘法中是未知的,在除法中变成已知的。也就是乘法是知道两个因数的积,而除法与此相反,是知道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4.观察算式,找出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1)师: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各部分是什么关系?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2)反馈交流,点名汇报。

【巩固应用】

1.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

要让学生根据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说明各题的得数怎么来的。

2.完成教材第7页第2题。(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  商=被除数÷除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文章来
源莲 山课件 w ww.5 Y
K J.cOm
最新教案

点击排行

推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