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诫子书》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体会重点语句内涵。
2.揣摩“志”“学”“才”三者的联系,深切体会诸葛亮家书中蕴含的人生理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诫子书》全文虽只有短短86字,但流传至今已1800多年,是修身立志的名篇,更是诸葛亮智慧的结晶。我们一起来背诵一遍。
【设计意图】直接导入,背诵全文,回顾第一课时探讨的诸葛亮智慧,两课时衔接自然。同时,节省更多时间留给理解诸葛亮人生理念。
二、“静”字见活法与教法
1.自主找出带有“静”字或含有追求“宁静”之意的语句。
2.反复提及“静”字,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
【投影展示】
静以修身
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
险躁则不能治性
讨论小结:
静是治学之基,
静是修身之本,
静是明志之根,
静躁对比鲜明。
静是孔明活法,
活法也是——
孔明教子之法。
过渡:有人研究,诸葛亮跨越五十四个春秋的一生,共有两个二十七年,公元207年前,是他博览群书,修身养性,广交名士,静观天下,立志用世的准备和积累阶段,用宁静来修身就是他的活法;公元207年到234年的二十七年,是诸葛亮身体力行,实现自我,尽忠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阶段,是用行动来诠释志向,这又是他的另一种活法。
【投影展示】
活法一:写作
在《三国志》本传中载有《诸葛氏集目录》共二十四篇。
主要著作有《出师表》《隆中对》(陈寿记述)《上先帝书》《答关羽书》《与孙权书》《将苑》《诫子书》等。
一生功绩可用四川成都市南郊的武侯祠对联概括:
【投影展示】
活法二:报恩
一生惟谨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伐志能尊教受;
十倍荷褒荣,八阵名成,两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锐,三分功定属元勋。
而“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却贯穿了他的一生,最后作为遗训,影响着诸葛后人和今天的我们。
【设计意图】知文识人,知人识文。一个人的气质里,一定藏着他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和爱过的人。一个人的文章自然是他气质的最佳体现。本环节以“静”为抓手,结合他的生平及贡献,提炼出“静”字本质:“静”就是他的活法。他的活法也成了他的教子之法,以身作则,劝诫效果更强。
三、“志”字见厚望与情怀
辩论:《诫子书》中首次指出“学习”“立志”与“成才”三者之间的关系。我认为诸葛亮犯了经验主义错误。其实我们只要认真学习,就可以成才。同意吗?说说你的观点。
1.亮观点,并举手表决;
2.小组合作找论据,辩论。
辩论小结:
比如:我的观点是一个人要想成才,立志很重要。
【投影展示】
关于志向名言:
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朱熹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一王守仁
生、死、穷、达不易其志。——苏轼
人须立志,志立则功就。天下古今之人,未有无志而建功。——朱棣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诸葛亮《诫外甥书》
引导学生各抒己见,举手表决,积极辩论。
老师的观点和诸葛亮的观点一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志向是明灯。孔子就说过“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诸葛亮还说过,志当存高远。他这一思想与中华文化一脉相承,更是对前人立志思想的发展与超越。
而学习是关键,勤奋地学,保持宁静地心境专注地学,不好高骛远,不浅尝辄止,不急于求成,不浮躁不专,就一定能成就学问。
诸葛亮其实将为学与做人又紧密联系了起来:学习除了跟志向有关,还跟道德修养相辅相成。
因此,一个人要想成才,立志和学习都十分重要,三者中,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而学习是成才的关键,缺一不可。齐读——
【投影展示】
正如曾国藩家训中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欲求变之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向。古称“金丹换骨”,余谓立志即丹也。”
课中小结:
志向是明灯,
志立则功就,
志当存高远,
生死不易志,
志向是金丹,
读书换骨相,
金丹换骨——
殷殷父亲情。
【设计意图】理解重点语句内涵,以及志与学与成才的关系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如果光凭老师讲解,收效甚微。因此,设计辩论活动,让学生在辩论中找论据,反复揣摩,就会达到理越辩越明,情越辩越深的效果。这一活动旨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合作能力、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诸葛亮的志向是什么呢?
【投影展示】
隐居隆中: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出山以后:
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诸葛亮《出师表》
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这就是诸葛亮的志向,报答先帝效忠后主,忠肝义胆,一片赤诚。
课堂小结:是的,淡泊不是厌弃世俗,宁静也不是慵懒无为。由淡泊名利到鞠躬尽瘁,我们可见诸葛亮的拳拳爱国之心。
淡泊明志志在修身,进而兼济天下,宁静是为了致远,达于天下之远。诸葛亮的活法就是他的后辈和我们的榜样。
今天,他的精神理所应当地应该成为我们国家和我们这一代人的精神。
四、朗读文字,结束课堂
【投影展示】
诸葛瞻:
严词拒绝了邓艾的招降,
斩了邓艾的招降使者,
和儿子诸葛尚
在绵竹之战中双双阵亡。
瞻死时年仅三十七岁,
子诸葛尚年仅十七岁。
随后刘禅投降,蜀汉灭亡。
诸葛亮父子均身居高位,
成为蜀汉的中流砥柱,
又以三代满门忠烈成就了诸葛的千年美名。
干宝曰:瞻虽智不足以扶危,勇不足以拒敌,而能外不负国,内不改父之志,忠孝存焉。
毛宗岗:“诸葛瞻父子受命于大事既去之后,而能以一死报社稷。君子曰:武侯于是乎不死。盖战死绵竹之心,亦秋风五丈原之心也。使当日甘心降魏以图苟全,则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家训,不其有愧乎?故瞻、尚亡则武侯存。”
还有无数个“诸葛瞻们”——
辛弃疾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陆 游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设计意图】结尾做了拓展,拓展内容既是对“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家书的总结,又是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升华:不是一代忠烈,而是三代忠烈。诸葛精神,代代相传。以诵读史料和爱国诗词结尾,形象易感。且有言有尽而意无穷之余韵。儒家经典《礼记·大学》的精髓就是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诸葛亮其实就是将宏愿暗藏家书之中,是期待儿子和后人能修身养德,治学做人,珍惜时光为蜀汉政权继续效力,让天下太平。
作业:
1.背默课文,积累重点语句翻译。
2.搜集诸葛亮故事,请你以诸葛瞻的口吻给父亲写一回信。
【设计意图】作业1强调积累。积累是基础,不能一日虚度。作业2符合书信来往的礼仪,目的在于将自己置身于角色之中,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诸葛亮殷殷教诲中蕴含的深切期望,感受诸葛亮的活法与教法,眼光与情怀。同时,也要学会感恩、珍惜。
周忠玉: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初级中学语文教师。2015年执教过《呼兰河传(节选)》,在江苏省“教学新时空·名师课堂”直播。在盐城市和语文湿地第三届年会上作文展示课。另有十几篇文章在《中学语文》等核心期刊公开发表,个人其他文字百万左右。
文章